前言在八十年代,内地最红的女星莫过于刘晓庆,但是她的身世同样具有神秘的色彩,等到1985年,刘晓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,不仅凭借着《南海长城》一举成名,她的演技更是深深折服了观众,之后《垂帘听政》的上映,更是让刘晓庆成为国内最耀眼的影星。1985年北京的一次茶话会上,35岁的刘晓庆偶遇71岁的前总统高层沈醉,他们互相挨着侃侃而谈。刘晓庆也询问了沈醉的名字,刘晓庆还将年过古稀的沈醉请到自己的家中做客,而沈醉却见到刘晓庆的母亲后惊呼:“你上过我暗杀的黑名单。”刘晓庆和沈醉有何关系?她母亲为何上过沈醉的暗杀名单?刘晓庆的身世究竟有何神秘色彩?沉醉来刘晓庆家做客1985年春节,刘晓庆应邀参加首都戏曲界的一个茶话会,地点是民族文化宫,到会人士并不局限于戏曲界。于是,几位“界”外人士很自然地就凑到了一张桌子上,刘晓庆所坐的这张桌子上,有王蒙等著名作家,还有一两位电影界的朋友,而坐在她身边的一位高身材的老者,却和刘晓庆不认识。茶话会的节日气氛感染了大家,刘晓庆的心情很好,于是便和老者随意攀谈起来,这位老者铺纸磨墨,请老者留下“墨宝”时,刘晓庆这才注意到他的名字:“沈醉。”刘晓庆恍然大悟,她说“我看过您的书”,而沈醉也早就认出刘晓庆来,笑着说道:“我也看过你的电影《垂帘听政》”沈醉还夸刘晓庆演技好。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,茶话会散会后,沈醉主动提出送刘晓庆回家,这一年,刘晓庆名声大振,已经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住所。虽然是借住的周转房,家具也简单,但是可以招待客人,车子离刘晓庆的家越来越近,谈话中,沈醉从刘晓庆的口音中得知她的籍贯,也知道刘晓庆的母亲解放前曾居住重庆,沈醉得知解放前居住在重庆,不由地畅谈一声,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军统生涯。回到家里,刘晓庆向母亲介绍沈醉,而刘晓庆的母亲却看到沈醉后大吃一惊,之后又露出微笑,而沈醉见到刘母也惊呼:“你上过我的暗杀名单啊!”原来,刘母和沈醉是打过交道的,沈醉是前军统戴笠的特务员,“八一三”以后,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,大批的特务和军警也蜂拥而来。此时正是戴笠最得意的时候,军统局由过去的2000多人,一下扩充到五万多人,而沈醉一到重庆,就得到了戴笠的重用,仅仅一年多的时间,沈醉就由重庆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大队长,晋升为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侦查处处长,紧接着又升任为该处副处长,第二年便提升为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。而刘晓庆母亲接着说道刘榆民又叫刘旭,我是他的亲姐姐,这下沈醉陷入回忆,刘榆民当年是我党江北县的县委书记,在重庆从事地下党的工作,而这一段故事也是小说《红岩》里面的篇章。红颜中的保密局西特区副区长“严醉”的原型就是沈醉,而沈醉当时参加了重庆对我地下党的搜捕工作,而《红岩》中的甫志高的原型就是叛徒刘国定。刘国定当时出卖我党的地下党员,在他的黑名单上,有烈士“许云峰”“江姐”等烈士,还有一位重要的人就是“涪陵老刘”,而“涪陵老刘”。而“涪陵老刘”就是刘榆民,刘晓庆母亲的弟弟,是从事地下工作多年的老干部,离休前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副院长。在当时,他先后,担任过地下党的江北县委书记和涪陵中心的县委书记,正巧,他到重庆汇报工作并没有走,又和刘国定见过面,刘国定出卖我党后就“交”出了他,并且打听到了他的家人还在重庆城内。但是即使军统局布下天罗地网,仍然没有抓到他以及他的家人,这成为中统局不可原谅的疏漏,对于这件事,沈醉记忆犹新,时隔40年,沈醉早已站在人民的这边。1960年,沈醉特赦,他激动地说到:“过去我俩一起为国民党效忠,危害人民,以后我们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携手为人民多多做贡献。”在两批的特赦人员中,只有沈醉是唯一的特务机关的头目,他知道过去特务对人民的危害,但是政府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对他们都是关怀备至,而且沈醉还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关怀,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共产党从不计较个人仇恨,处处似乎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,特赦你们,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,所以希望你们今后一定要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。”过去沈醉效忠蒋介石,他曾一度担心共产党会用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的方法针对他,但是却并没有,在他改造的11年中,从管理员到高级的公安干部,从未用军统的某种刑法来对付沈醉,相反,都是从生活上照顾,思想上关心他们这些人。如今的沈醉已经弃暗投明但是对于这个“谜底”他仍然感到疑惑。其实,40年后的现在的“谜底”就坐在他的面前,这就是刘晓庆的母亲,是“涪陵老刘德姐姐”,她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,但是从1944年早已投入党的地下工作,掩护过不少同志。她属于职业妇女,公开身份是重庆五区公路局的职员,当时听说特务要抓弟弟,姐姐摘了自己胸前的“公路局”徽章,别在弟弟的衣领上,然后顺手转移了藏在那里的文件,让弟媳带着孩子,像是去逛街一样地一去不复返。而“涪陵老刘”仗着姐姐的牌子,很顺利闯出重重关卡,迅速返回川东,而党的文件也安全转移,刘晓庆的母亲也长舒一口气,他的安排十分周到,却没有想到保全自己。特务们也并没有忘记这一层,既然抓不到共产党的书记,就要抓住姐姐,他们闯到五区公路局,点名要抓刘晓庆的母亲,要将她立刻抓到重庆警备局司令部。而刘晓庆的母亲,也正好被五区公路局的局长熊局长救下,他是一位民主人士,出面挡住了特务的抓捕,他沉着应对:“既然本人不是共党,就还是我局里的员工,职工就要勤劳奉职,就要在局里上班,你们不能带走。”而这位熊局长正是四川辛亥老蒋熊克武的弟弟,官职虽不大,却是个有背景的人,而刘晓庆的母亲在被带到警务局后,也是“一问三不知”,一次她照例“上街”看准时期,一去不复返。而刘晓庆母亲的逃跑是特务们的疏忽,刘母逃跑后借住在重庆郊区的北碚一家小学校里面,不露痕迹,直到重庆解放。沈醉听完后,低头喝茶,他的感情十分复杂,良久,他说道:“幸好当时我不知道这一切,不然只怕渣滓洞里面又多了一位烈士了。”而一旁的刘晓庆更不知道自己的母亲还有这样一段经历,自沈醉走之后,刘晓庆从未从母亲口中听到过这段“回忆录”。对此,刘晓庆曾在采访中遗憾说道:“沈先生走之后,我也磨着妈妈让她多讲讲早年的事情,特别是地下党的事情,她只是笑不开口,问急了,她就摆摆手说道,摆那个空门阵做什么,谁也不能光靠过去活着啊!人总要一步一步朝前走。”刘晓庆:“母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”刘晓庆对于自己的母亲,声称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,她曾说过:“我的母亲,可以同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媲美”,在刘晓庆的演艺生涯中,母亲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。刘晓庆生长于知识分子家庭,自幼爱好音乐,1970年她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,1973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,担任《南海长城》的女主角,从此登上荧幕。1979年以《小花》崭露头角,先后拿过五次百花奖,一次金鸡奖,有人曾评价说,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属于“刘晓庆时代”。到了1980年,刘晓庆已经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名知名电影演员了,她因出演《瞧这一家子》而获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,此时刘晓庆面临的是纷至沓来的新闻记者,面对记者或者是周围的朋友,刘晓庆对于母亲的情况却很少谈及。即使她自写的自传体《我的路》中,也很少谈及母亲的情况,她的母亲刘辉华是一位教育工作者,母亲的一切,是她深藏在心里的秘密。这也是他们母女之间的默契,1975年春天,刘晓庆刚刚在影坛崭露头角,就在她即将登上四川的飞机时,刘母前来送行,突然对她说:“无论你将来怎么样,在任何情况下,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我的名字。”刘晓庆此时还不知道这句话的内涵,10余年来,她始终没有对任何人谈及母亲,之后进入八十年代,刘晓庆的演艺迎来巅峰,身体也承担着超负荷的重担,而此时她也面临着各种绯闻。而刘母在这个时候前来照顾刘晓庆,1985年4月,刘晓庆在北京酒仙桥借了一套房子,将已从成都体育学院医学系副教授职上退休的爸爸冉昌儒,教务处教务科长任上退休的妈妈刘辉华和外婆接到了身边。敦实的个子,脸上有充足的慈祥,却没有很多的话语,她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解决刘晓庆在荧幕内外的矛盾,照顾她的饮食起居,正是刘母给了她精神的力量。1987年,刘晓庆在《芙蓉镇》里面,因为成功饰演了“胡玉音”而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,之后在著名的《武则天》中,她从16岁一直演到83岁,丝毫看不出她已经年近半百。1986年她喊成功在美举行“个人影展”,刘母依旧到北京来,此时的她已经退休,而后来,刘晓庆为了避免丈夫陈国军的纠缠,走出感情彻底破裂的婚姻。又在1988年8月1日,由妹夫操办,举家迁往深圳,她则孤身一人在京打起了离婚官司,终于劳燕分飞,刘晓庆也经常飞往深圳看望父母。当她得知母亲都舍不得开空调,心里很是难受,于是她决定下海做生意,1990年,刘晓庆的注意力转移到电影外的世界,投资房地产,拍摄电视剧,拍卖书稿等,一跃成为“中国的亿万富姐”,随后,她就将父母接回北京,连同妹妹一家三口,团聚在一起。之后刘晓庆的人生经历了一波三折,她的自传《我的路》曾一度让她陷入舆论的漩涡,在这本不到三万字的自传中,刘晓庆讲述了她个人经历以及在电影圈的奋斗史,遭到读者和有关部门的批评。她的人生起起落落,而如今她的故事依然继续,而在她的成长道路上,母亲一直是她影响最大的人。现在的刘晓庆依然是风风火火,敢作敢当,一直也没有离开大家的视野,在网络上有些网友戏称她为“刘姥姥”为此刘晓庆说道:“我就是个年轻人,我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,喜欢新生的事物。”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